“中国梦”的新诠释——
“我们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我们是契丹人,是耶律阿保机的后裔,此次到河北平泉是寻根之旅,我一踏上这片故土就有很多的感慨,我们离开这里近千年了,但是千年以来我们的家谱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我们的墓碑让我们铭记我们是契丹人,我们的故土就在这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但我们仍然眷恋着这片土地,所以我们回来了……”
——契丹后裔,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政协主席蒋汉雄
夏日里的喜相逢
杨勇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建立辽朝,公元1125年,传位天祚帝耶律延延禧,为金所灭。
契丹,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219年后,自此踪迹无存。那么,契丹人究竟去了哪儿?他们的后裔还在吗?他们今天的情况又是什么样?
这是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他们还在,契丹后裔还在!
这不是神话,那有情有韵的历史幽思却已越千年,演绎了神话般的故事。这不是传说,那口口相传的契丹绝恋却铭刻苍竹,耀眼了星河的璀璨。
他们来了,来到契丹祖源发祥地——河北平泉探祖寻根!
欣喜激动之余,我用笨拙的笔触、拙劣的文字,用心记录下这未来会进入历史的伟大壮举。
上篇: 久别越千年的重逢
祖源后裔契丹情牵
千里跋涉为寻根,契丹情缘永相连。
这是一场“契丹情思”越千年的壮举。
公元2013年5月25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契丹族后裔与契丹祖源地平泉人民的相聚,寻根问祖演绎了浩淼民族长河中动人的一幕。
“终于回家了,我们身心俱喜!”这是前来寻根问祖施甸县契丹祖后裔的心声。这一天,施甸县政协主席蒋汉雄带队,政协副主席蒋开炎、原政协副主席何立中、段从直等,一行十五人契丹后裔,跋涉千里辗转追溯契丹发祥地,不辞辛苦来到了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
“终于回来了,我们倍感欣慰!”这是契丹祖源发祥地平泉人民喜悦地欢呼,本来就好客的平泉人迎来了自己的亲人,更加张开臂膀,热情洋溢地迎接前来探组寻根的亲人们。平泉县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曹佐金、县委常委副县长白晓利、副县长李浩、承德市文联副主席兼平泉县政府挂职副县长杨勇、政协副主席吴景寅和县文广新局局长祁彦春等率人亲切相迎相待。
“平泉、施甸一家亲”,这才是地地道道的亲人,今日的契丹后裔们怀着庄严而又崇敬的心情游历考察了辽河源石羊石虎古墓群、辽代泽州园和会州城遗址,参观了契丹文化博物馆泽州园,特别是对契丹民族起源、历史沿革、发展灭亡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探究,一行人纷纷感叹于契丹祖源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于平泉县委、县政府为保护发掘契丹文化所作出的贡献,感叹于新平泉日新月异的改革发展成果,深深感叹此行不虚。
是啊,岁月带不走的历史是永恒的,却原来寻寻觅觅,才知道契丹祖源在塞北;却原来代代相传翘首企盼,才迎得契丹后裔归故里。
这是历史的风云际会,这是契丹族人千年重归的梦圆。
人生不过百年,“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这个话题的苦苦追问,既是寻根,也是人类试图诠释自己的今生前缘,并不迷信既是精神世界的追问,也是现实社会的溯源。
你是谁的梦,谁在你的梦里萦绕,宇宙不息,大江东去,唯有寻根溯源如此令人崇敬。契丹后裔寻根问祖,这是一次灵魂的放逐,这是一次对我们历史来路的探寻,更是精神的回归。
是啊,最美不过归故里。这次壮举,令来自远方的施甸契丹“老乡”如释重负,回家的感觉令人欣喜,从他们欢颜笑语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喜悦充盈了这些契丹老乡,圆了已久违了千年的梦;这次壮举,更令契丹祖源发源地的平泉人民振奋不已——
我们不再孤单,原来我们契丹的后裔竟然生活在祖国的南陲,现在,他们来了,他们归来了。期待更多期待后裔寻根探祖,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契丹情思越千年,血乳同宗中华根。古有土尔扈特东归,今有契丹后裔寻根,这一切都是中国魂的阐发与体现,这一切,也都是中国梦的博大与精深,弘扬民族团结之风,奏响国人强国之梦。
下篇:久违的契丹族裔情
平泉施甸亲情永远
久违的情缘,久别的重逢,言谈举止间的喜悦,宾主间的互敬互爱,会让历史记住这一时刻。也必将会进入河北平泉和云南施甸契丹族裔的记载之中……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公元4世纪见于文献记载,其实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年代要更早。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国号契丹。契丹建立的辽朝,共历九帝,统治209年。(如果再加上耶律大石等在西亚建立的西辽和后西辽的90余年,契丹统治前后达300余年)契丹族从发生、发展、强盛、衰败直至消亡,前后经历了一千年。
据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政协主席介绍,他们是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平泉县“契丹祖源、圣地平泉”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慕名而来。来到平泉后,更加欣喜的是通过考察和交流,发现两个县对与契丹始祖白马青牛的故事和契丹族的很多生活习俗均有保留和研究。
说到平泉,乃清康熙帝取这里“平地涌泉”一景观而御赐之名,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这里素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鸡鸣三省”之称。这里物产丰饶,水源充沛,古时为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区域。
《辽史》卷三十七是这样描述契丹祖源的:“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这里的神人即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天女即其妻可敦。据称,这个传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人范镇撰写的《东斋记事》。《辽史•营卫志》又载,“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
中国契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博专家、河北平泉县原博物馆馆长、文保所所长张秀夫介绍说,传说故事涉及两座山、两条河。两座山即马盂山、木叶山;两条河即土河、潢水。千年前青牛白马部落的契丹族先民居住在土河(今老哈河)和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都在平泉境内,平泉正是他们的故乡。”而两条流域中土河更显重要,因为这里不但是契丹族男祖的故里,同时还是大辽河水的正源。
平泉境内辽墓众多,除大长公主墓外,还有八王沟壁画墓、萧福延墓、窦景庸墓等十几处辽代墓葬。此外,还发现辽代会州城遗址、奚王避暑庄遗址、陷河银冶遗址等二十余处。这些重要遗址、墓葬的发现,更进一步说明,平泉是千年前契丹人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契丹人的故乡。
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平泉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王恩山说,平泉现存的大长公主墓、石羊石虎古墓群以及有关辽代的传说,证实契丹人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特别是平泉出土的“惠州之印”和“神山县印”向人们证实平泉不仅是契丹祖先活动的地方,而且为辽中京的京畿之地。
为彰显契丹文化,2009年7月,平泉县召开了“中国•平泉首届契丹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契丹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多位中国契丹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大学历史学教授。其中,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审、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长宋德金说:“平泉是契丹的发祥地之一。”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黄凤岐在其专著《契丹史研究》和合著的《契丹文化研究》中说道:“马盂山在平泉境内,老哈河在平泉发源,这些都说明平泉是契丹民族发祥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信说:“平泉县作为契丹民族发祥地马盂山的所在地,辽中京、上京间的最重要驿馆,是辽多位皇帝的捺钵之地。”
同时,2011年平泉县申报的《契丹始祖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外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位于滇西边陲,怒江东岸,这个县主要是“契丹后裔文化”“布朗文化”和“山邑湿地文化”。据查询,该县的契丹后裔文化源于七百多年前——
七百多年前的宋末元初,契丹人加入到蒙古军队中,从四川以西南下平定大理国后,契丹将领忙古带被封为大理副都元帅,其子孙在保山、腾冲、鹤庆被封为地方世袭土司,并在墓碑中多处留下契丹小字,至清代道光年间契丹小字失传,以至于后世人不识契丹小字,直至1992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孟志东到施甸揭开了契丹文字的面纱,方始滇西契丹后裔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在施甸县,至今施甸保存契丹后裔衙门——施甸长官司;施甸契丹后裔宗祠——木瓜榔阿莽蒋宗祠;契丹后裔莽成龙纪念地——由旺土主庙。
2001年11月1日至6日,中央电视台1频道《发现之旅》曾到该县摄制契丹后裔专题片……
与施甸县政协主席合影留念
相逢的喜悦挂在脸上。平泉、施甸的领导和客人们热烈地交流对契丹文化的研究和探讨,我和蒋汉雄主席聊到一些契丹文化,当我讲到契丹钱币后面的文字“福寿永昌”时,蒋主席频频点头,告诉我,在施甸县还有个永昌府,正是为了传承契丹文化……
久别后的重逢,这是历史的歌声穿越了时空,美轮美奂。这是中华之根的血乳同宗,任凭岁月沧海,追忆人世沧桑,栉风沐雨不变的永恒。时序轮转,真情真爱不变。而这个癸巳年初夏的喜相逢,注定载入史册,永难忘记。
据施甸县政协主席蒋汉雄介绍,今施甸境内约有契丹后裔近7万人。近年来,该县在打造契丹后裔文化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并计划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建设契丹小镇、契丹文化长廊等项目。
蒋汉雄先生在接受平泉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寻根之旅,使我对契丹民族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具体、更深刻地了解,回去之后,我们要在契丹历史的研究上、在云南施甸和平泉之间的了解联系上做更多的努力,积极促进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促进两地的交流。我们来到这里像回家一样,受到了河北平泉县委、政府、政协的关照和款待,我们非常感动并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我也真诚地期待并邀请河北的朋友、河北的父老乡亲到云南去、到施甸去,看一看契丹后裔,看一看我们,让契丹民族的血脉相连,友谊长存。”
依依不舍,互诉衷情。临别时,平泉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曹佐金率众相送,挥手送别来自千里之外的亲人契丹后裔。两县表示,今后要继续增进两县之间的契丹文化研究,增进契丹族裔友谊交流。
笔者才疏学浅,亦非史学家,对契丹文化的研究尚待学习加强,契丹族为什么当时会“消失”?契丹后裔都分布在哪里?这些,还有待我们今后去研究。文中个别史料援引自《契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因感念这次契丹族裔探祖寻根的壮举,遂做打油诗一首《喜相逢》一首,留作纪念,并被施甸县方面收存。
喜 相 逢
——癸巳年初夏贺河北平泉、云南施甸契丹族裔平泉相聚
杨勇
契丹始祖白马青牛红线牵,
塞外奇葩辽河源育延八部。
彪炳青史耶律庭前千株树,
锦绣中华镔铁情缘矢志传。
辽水滔滔契丹幽思越千年,
万水千山平泉施甸更辉煌。
薪火相传天长地久今相聚,
同喜共贺福寿永昌两地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