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勇烁塬上扬正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4

[转载]谭汝为:正月初七是“人日”

$
0
0

正月初七是“人日”

——富于人文精神的节日 

谭汝为


正月初七,在古代人日的生日。汉朝东方朔《占书》“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因而,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传说女娲在混沌的天地里创造了生灵万物,第一天造鸡,让咱早起;第二天造狗,给咱看家;第三天造猪,第四日造羊,给咱提供营养;第五日造牛,给咱耕地;第六日造马,给咱坐骑;第七天才造出了;第八天造出谷物,让咱吃饱——您说,咱人类能不尊重、敬畏、爱护大自然吗?从根上说,宇宙万物就是天、地、人三样。笔者总想不通,“与天斗”、“斗”,尤其“与人斗”,自相残杀,如何能其乐无穷”呢?依鄙见,还是尊天敬地,爱人好。

东方朔《占书》云:“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由此可见,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民间俗传,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就预示着人丁兴旺。

汉朝开始产生人日节俗,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所谓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屏风或窗户,也戴在头发上。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




自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登高大宴群臣。时至今日,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年,过了人日之后才能远走他方。

    古代正月初七,是“主”小人儿(小孩子)的日子相当于今天的儿童节。家家户户吃面条,谓之栓小人儿,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在这天,对于孩子来说,吃面条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既是生命长远的象征,又是对孩子们健康长寿的祈福。这天,孩子们尽情嬉戏,肆无忌惮不管怎么闹腾,大人们都不会打骂,因为这天是孩子们的节日。

人日这一天,各处庙会掀起高潮,游人明显比初一到初五为多是展示青春美的一个日子家庭主妇忙里偷闲,可以上街游玩。有些人家在人日为子女儿挑选配偶,以便正月十五之后,托媒人去提亲。有些城市的青少年会在人日去哪吒庙参拜祭祀喜神——哪吒属于青春之神,自由之,欢喜之神——以求带来活力和喜气。

在广州一带,到了人日,人们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或帐子上。妇女将刻得小小的人形图案戴在发髻上,既求吉利,又装饰。在民国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选“人日皇后”。对此,欧阳山在长篇小说《三家巷》里即有精彩的描述。



春节已成为一年之中社交活动最为频繁的日子直至正月初七,仍是乡亲、邻里、同僚拜年的高潮期。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感叹说:“中国大城市的年味,首推应是津门”归纳原因,第一,历史上天津是码头,码头人心盛;第二,天津是商埠,商埠喜好人气儿;第三,天津是市井城市,市井人崇尚的是生活本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4

Trending Articles